|繁體中文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首页 > 处室工作 > 最新动态 > 正文
湖南加大投入,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推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www.hnedu.gov.cn 发布时间:2012-07-13 18:08 浏览数:1766

湖南是一个有7000万人口的农业大省,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和教师50%都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湖南的实际,我们一直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战略,在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强师兴教的发展道路。

进入新世纪,我省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十二五”时期,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初步构建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和保障有力的支撑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提供了师资保障。

一、基本做法

1、明确目标

2011年初,我省出台了《关于“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省教师培训工作视频会议,确定了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那就是: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省培计划”为拓展,市、县培训为主体,校本研训为基础、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根据这个目标,我省很好地处理了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的关系。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为县、校(园)培训骨干教师梯队;通过“县培计划”和校本研训,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2、加大投入

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国培计划”,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给我省安排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到2011年度止,我省共获得中西部项目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专项资金2900万元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幼师国培”)专项资金1700万元,实际培训农村骨干教师41083人。今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又加大了我省“国培计划”的支持力度,为我省安排中西部项目专项资金4500万元,幼师国培专项资金3000万元,计划培训农村骨干教师65547人。“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我省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

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湖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本着拓展、补充、支持全省各地教师培训的目的,近年来,我省加大“省培计划”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省本级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400多万元。到2011年,共培训义务教育计算机、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生物、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短缺学科教师 6774人,校长1491人,班主任10000多人;培训高中学科骨干教师3000人,校长及管理干部601人。2012年,我省安排校长(园长)培训、高中教师远程培训、培训管理者培训、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培训、短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实验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计划培训校长、教师7285人。“省培计划”的实施受到全省各县市区和广大中小学校的欢迎,为改善全省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提升校长、教师的专业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下,各市州、县市区强化责任意识,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足额安排资金,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株洲市实施市级“三个一百万”工程、“三百万”培训专项、“一百万”高端培训专项、“三千万”学科基地建设专项,大手笔投入教师培训。2011年,全省55万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达近50万人次,其中市州级培训65844人次,县级培训142951人次,校本培训256425人次。有143165名教师参加了30学时以上的培训,其中参加70学时以上培训的教师有75000多人。

3、创新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我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项目为平台,采取公开招标、邀标方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形式评审、专家评审和答辩评审程序,确定项目承担机构。从2010年开始,国培、省培项目实施评审答辩制,增加了招投标的透明度,提升了项目实施质量。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的人员全程参与,确保国培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建设优质、稳定的培训基地。我省立足省内开设师范教育的高校,遴选本省培训单位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这些单位通过国培项目实施,形成了稳定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建设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稳固了实践教学、教学观摩和实习基地,组建了一支培训管理团队,为我省遴选高校优势学科建立优质、稳定的培训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省60多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新一周期360学时的培训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我省正在开展集中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工作,建设教师培训重点基地。同时,我省通过项目实施,遴选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培训实践基地,供参训教师观摩、实践。我省还适当开放本省培训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吸引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省域外高水平大学参与项目实施,有力地提升了我省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建立健全首席专家制度,首席专家原则上为本单位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资深专家教授,负责设计培训方案、组织集体备课、督导培训教学、组织生成性资源开发等工作。在省内外遴选高校高水平专家、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与培训机构专业培训者共同组建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培训师资团队,建立了省级培训专家库。尤其是国培专家团队机制已基本完善,高校专家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合理搭配,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40%。

四是建立教师培训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省里颁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五年内完成360学时的培训,对周期内教师培训学分进行登记和审核,从而激发了教师参培积极性。长沙市着力健全教师培训保障机制,把继续教育纳入对学校和区县的绩效考核。岳阳、常德等市教育局建立了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教育“两项”督导,开展教师培训专项督导,对所辖县市区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情况进行抽查,建立奖惩机制,实行“以奖代投”。长沙、株洲、湘潭、常德、张家界、郴州、永州、怀化、湘西等市州教育局制定和实施了“四挂钩”制度,将教师培训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继续教育考核、评先晋级挂钩,完善了培训管理机制。

4、完善模式

我省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有机结合的培训形式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包括专业发展、骨干教师拓展提升培训等在内的多种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省率先提出实施了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二次置换”“、短期集中培训“前移后拓”、远程培训“统一管理、分网学习”、转岗教师培训“三环节三统一”等具有湖南特色的培训模式,得到教育部及兄弟省市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置换脱产项目的“二次置换”,将置换教师到高校参训与师范生顶岗实习、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改革和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城镇教师支教制度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三环节三统一”模式,将该项目分为集中培训、送教培训、远程培训三个环节来实施,由长沙师范学校统筹和组织,即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教学指导,将培训地点放在每个市州的中等师范学校(机构),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带动了师范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这种模式既发挥了高校的主体作用,又调动了市州教育局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还有效解决了“转岗教师”培训规模大和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受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参训学员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5、强化管理

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学籍管理办法”、“教学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绩效考评办法”等制度,基本做到了每一个培训环节都有制度可依。今年,我省将实施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和劝退制度,将参培学员名单、结业情况在相关网页上公示,提高培训的透明度;对不符合参培条件和严重违反培训纪律的学员进行劝退和通报。

加强培训过程监控。通过开班检查、随机抽查、电话随访、教学效果评价、网络测评、跟踪访谈等多种形式的管理方式,实现培训过程无缝对接管理。我省还研制了培训调查问卷,组织学员进行网络匿名效果测评或现场测评。

强化绩效考评工作。研制了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分别对培训单位和市州教育局进行考评,并让培训单位和市州教育局相互考评,以加强相互了解和配合。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完善训后跟踪指导服务制度,形成培训长效机制。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布置训后自主研修任务,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结业考核范畴;利用网络学习平台、QQ群解答学员疑难问题;派出指导教师深入部分学员所在单位了解学员培训后的发展动态和指导学员教育教学;组织学员开展校际交流。衡阳师范学院在学员返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采取有效措施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并与部分市州、县市区教育局联合举办国培学员经验报告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学员汇报培训心得、开展学术讲座、上公开课提供机会和平台,将学员训后专业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情况纳入了骨干教师考核评估。湘潭、张家界、衡阳等市教育局明确学员培训后跟踪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和人员,通过教师座谈会、培训成果展示会、送教下乡等形式,为骨干教师创设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拓展和提升了培训效益。

在加大培训投入形成保障机制,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改革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我省涌现出株洲市荷塘区和芦淞区、江永县、湘乡市、资兴市、永兴县、汝城县、桂阳县、龙山县、吉首市、望城县、隆回县、耒阳市、桃江县等一批典型。

6、开发资源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单位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建设新资源,加工利用生成性资源,形成了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吉首大学和怀化学院利用区位优势,加强本地区民族传统特色资源研究,在培训中分别加入民族传统体育和本土音乐元素,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培训特色。衡阳师院组织专家开发了包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念与教学技巧》、《向着阳光走》、《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师培育》、《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等在内的系列国培课程优质资源。湖南理工学院指导学员开发了实用的学科教学设计,带领学员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低成本、高智慧的教具20余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几年来形成的国培课程优质资源进行研究与整理,开发了七个学科的课程资源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国培教材体系。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投入200多万元,开发建设培训课程资源,视频时长超过10000分钟,深受学员欢迎。

二、主要成效

1.提升了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省现有中小学生约1000万人,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60余万人。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县培计划”,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进行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既为农村中小学各学段所有学科及幼儿园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又为每一位教师参加培训创造了机会和平台,明显改善了我省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

2.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快速推进

我省在“国培计划”引领下,积极推进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两年来,我省按照“国培计划”的思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了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工作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了培训内容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的组织体系,完善了教师培训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目前,我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培训单位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员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按照教育部要求聘请高水平专家和优秀中小学一线教师担纲培训任务,选择具有学科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担任班主任,搜集、开发优秀课程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尽力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尽心给予学员人文关怀,这些做法与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我省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4.有效推动了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经过“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引领和实施,推动和促进了高等院校更加积极和全面参与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这批高校通过参加培训项目的招投标和培训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省内外校内外三位一体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建设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稳固了实践教学、教学观摩和实习基地,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能力比较突出的培训管理团队。更为重要的是,在承担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各高校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对接,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基础教育现状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与基础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有利于教师培养质量提升,也有利于今后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了“重培训实效、重社会效益、重教师提升”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举全校之力,创幼教培训品牌”的工作思路,整合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资源,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探索了以研究促培训的长效机制,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正走向全国示范性幼儿师范学校行列。

我省教师培训工作受到教育部、财政部和各兄弟省市及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其中,国培项目实施经验在全国2010年“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上进行交流。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教师资格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